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学特征及咀嚼生理学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0例单侧髁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10例单侧髁突骨折的患儿均采取经典的全牙列的牙合垫进行治疗。患儿复查的时间为受伤后的1、3、6和12个月。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诊都要进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要在首诊和在6、12个月复诊时进行。于患儿受伤后的12个月行曲面体层X线检查后,测量下颌的升支高度与下颌体的长度,求出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的高度的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使用肌电图测量仪器,分别对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3个位置的肌电活性进行测量,对双侧咀嚼肌的肌电活性的不对称指数AI进行测定。结果10例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皮质结构完整且连续光滑,下颌升支的高度均低于健侧,而下颌体的长度均高于健侧。全部患儿最后一次随访的最大张口度平均为(42.8±3.9)mm.,患儿治疗前最大开口度为(22.3±3.7)mm,患儿治疗后最大开口度明显大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5,P=0.000)。在乳牙组、混合组、恒牙组的髁突患侧和健侧的比较结果中,3个组别的差异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10例患儿的下颌升支高度的AI平均值为(5.36±2.02)%,下颌体长度的AI平均值为(6.53±2.52)%。咬肌肌电活性AI平均值为(13.40±11.11)%,颞肌前束肌电活性AI平均值为(22.00±11.62)%,二腹肌前腹肌电活性AI平均值为(13.13±7.36)%。结论儿童的单侧髁突骨折经过保守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满意,但是颌骨发育受到轻度的影响,患者的患侧与健侧的咀嚼肌肌电活性个体差异比较大,不对称指数的离散程度比较高,而咀嚼肌的肌电图可以反应儿童髁突骨折的恢复情况。

  •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