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2020年4月25—30日在广东鹤山发生的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复合污染过程,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O3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并对VOCs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PM2.5和O3小时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2、6~292μg/m3,O3和PM2.5污染交替发生。VOCs小时体积分数为4.64×10-9~6.13×10-8,污染前期(25—26日)主要属于氮氧化物(NOx)控制;污染中期(27—28日)同时受到VOCs和NOx控制;污染后期(29—30日)属于VOCs控制。OFP贡献最大的前10种VOCs物种包括芳香烃和链烃,而SOA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前10种VOCs物种均为芳香烃。VOCs主要来源依次为交通源、溶剂挥发源、大气中本身的老化VOCs、石化工业源和燃料使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