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清热凉血化瘀方对川崎病(KD)小鼠冠状动脉炎症及体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中医药临床治疗KD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C57BL/6小鼠共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单次腹腔注射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 0.5 mL(1.6 mg/mL),空白组单次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0.5 mL。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清热凉血化瘀方16.8 g/kg、8.4 g/kg、4.2 g/kg,均稀释为25 mL/kg后灌胃,阿司匹林组以阿司匹林20 mg/k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以等量PBS灌胃,均每日灌药1次。分别于实验的第14,28天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并摘取小鼠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 实验第14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IL-6、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TGF-β1、IL-10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TNF-α、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阿司匹林组TNF-α、IL-1β、IL-6、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28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TGF-β1、IL-10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TNF-α、IL-1β、IL-6、IL-17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阿司匹林组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冠状动脉周围存在较多炎性浸润,中药低、中剂量组冠状动脉周围存在一定程度炎性浸润,而中药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冠状动脉周围炎症消失。结论 清热凉血化瘀方对KD小鼠冠状动脉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