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31日—2022年5月31日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医院骨科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非存活)组和预后良好(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并进行预测及真实性排序。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600例患者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是常见类型,占损伤人数的59.00%、26.33%。其次,重物砸压伤9.00%,刀刺殴击伤3.50%及其他机制伤2.17%;胸部受伤者70.00%,头部66.83%,四肢41.83%,腹部37.50%,面部24.67%,颈部14.83%,每例患者平均受累部位(2.62±0.87)处,其中胸部、头部及四肢是意外事故中较易受损部位;平均住院时间(21.58±11.69)d。71.83%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32.17%患者并发感染致脓毒症,20.83%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不全,20.67%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最终有10.83%患者预后不良。患者并发SIRS、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受伤至急诊时间是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是其保护因素;各因素对预后不良预测的真实性从高到低分别为受伤至急诊时间、Fib、GCS评分、并发PICS、并发SIRS、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MODS、失血性休克、ARDS。结论 并发SIRS、失血性休克、MODS、ARDS、并发PICS、GCS评分、受伤至急诊时间是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ib、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是其保护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加强早期预警有利于改善预后。
-
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