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对于一部分现实主义剧作,大家会下意识地不自信,会说‘这像戏吗?’然后要求编剧往戏剧化、狗血化方向努力,其实是低估了观众。"从《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到《沂蒙》《我的父亲母亲》,再到《红高粱》《安居》,赵冬苓用一支笔塑造出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谱写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年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