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言文一致”为核心的中国现代白话文观念,是在参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语言文字变革之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晚清白话文运动虽然倡导“言文合一”,但并不主张废除文言,体现出较为温和的改良色彩。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人则主张废除文言而以白话代之,主张创立一种以言文一致的白话为载体的全新的文学文体、认识范畴和语言制度,体现出较为激进的革命色彩。以胡先骕为代表的保守派知识者则立足于欧洲语言与中国文字发展的不同历史情形,强调创造新文学不能割断以文言古籍为载体的文学传统。虽然在致思理路上有“意欲向前”和“意欲向后”的差异,但晚清以来的中国知识人在确立中国现代白话文观念时,都寄寓了其对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期待。这也体现了“五四”话语的丰富性、多元性、复杂性和包容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