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非透析期尿毒症瘙痒(UP)患者瘙痒程度与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将97例UP患者分为轻度瘙痒组54例、中度瘙痒组26例和重度瘙痒组17例,分析各组患者瘙痒程度与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GB)]和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1)实验室指标方面: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患者的ESR、CRP、PLT、Scr、BUN、eGFR及HGB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轻度瘙痒组患者的CRP、ESR、PLT、Scr、BUN明显低于中度瘙痒组和重度瘙痒组,eGFR和HGB明显高于中度瘙痒组和重度瘙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中度瘙痒组患者的ESR、PLT、Scr低于重度瘙痒组,e GFR和HGB高于重度瘙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在本虚证中,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中轻、中度瘙痒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而重度瘙痒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在标实证中,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热毒证>风动证,其中轻、中度瘙痒患者以湿浊证及湿热证为主,而重度瘙痒患者以瘀血证为主。【结论】采用中药内服治疗非透析期UP患者时,应在补益脾肾、通腑泄浊的基础上,辨证兼顾清热、化瘀、滋阴、止痒等;同时,配合西医的抗炎、加快毒素排泄、纠正贫血等治疗手段,对缓解UP症状也有积极的作用。
-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