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CBP治疗中抗凝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3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和柠檬酸盐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床旁CBP治疗,肝素组患者采用局部肝素抗凝,柠檬酸盐组患者采用局部柠檬酸盐抗凝。统计患者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CBP治疗时间达标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患者CBP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创面、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处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1)2组患者的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一致。柠檬酸盐组患者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长于肝素组。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时间达标率明显高于肝素组(χ2=16.655,P<0.01)。(2)2组患者CBP治疗前的PT、APT、INR、FIB、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1.006、0.203、0.039、-1.591、-0.824,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分别为(14.2±1.6)s、(45±7)s、1.13±0.12、(3.5±0.6)g/L,PT、APTT明显短于肝素组的(15.5±1.4)、(53±6)s,INR明显小于肝素组的1.24±0.12,FB明显高于肝素组的(3.0±0.6)g/L(t=2.395、3.321、2.395、-2.427,P<0.05或P<0.01)。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明显低于肝素组(t=2.520、2.710,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降低程度分别为(1.8±0.6)ng/mL、(143±69)mg/L,显著高于肝素组的(0.9±0.6)ng/mL、(95±50)mg/L(t=-4.033、-2.170,P<0.05或P<0.01)。(3)CBP治疗期间肝素组患者共21例次出现创面出血加重;10例次新发出血,其中气管切开处2例次,动静脉置管处8例次。柠檬酸盐组患者未出现出血加重及新发出血。CBP治疗后肝素组患者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柠檬酸盐组1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结论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应用于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CBP,对全身系统凝血状态影响较小,能有效降低烧伤脓毒症炎症反应,且出血发生率低。

  • 单位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