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部造口在先天性巨结肠症分期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佳灵; 汤绍涛*; 许培培; 曹国庆; 李帅; 普佳睿; 李康; 杨德华; 周莹; 刘源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 42(09): 803-808.

摘要

目的评估经脐部肠造口术(transumbilical enterostomy, TUE)及二期腹腔镜辅助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 HSCR)的安全性、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8例HSCR并行肠造口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41例, 女17例;包括13例常见型HSCR合并重度小肠结肠炎或结肠扩张、27例长段型HSCR和18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患儿行肠造口年龄为(5.7±2.4)个月;按手术方式不同, 分为TUE组(27例)和常规腹部肠造口术(conventional abdominal enterostomy, CAE)组(31例)。常见型和移行区位于降结肠下段的长段型HSCR患儿行腹腔镜Soave手术, 移行区位于降结肠上段需行大部分结肠切除的长段型HSCR和TCA患儿行腹腔镜Duhamel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并发症和术后1年腹部外观。结果两组间肠造口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E组术后出现造口黏膜脱垂2例(7.41%)、造口部位局部伤口感染1例(3.70%)、造口周围皮炎4例(14.81%), CAE组出现造口黏膜脱垂2例(6.45%)、造口部位局部伤口感染2例(6.45%)、造口周围皮炎8例(25.81%), 两组上述参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E组术后未出现肠梗阻, CAE组有1例。TUE和CAE组分别发现3例(11.11%)和4例(12.90%)小肠结肠炎, 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患儿均经保守治疗好转。TUE组的二期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43.0±27.1)min, 短于CAE组的(158.9±29.4)min,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E组瘢痕评分为(6.51±0.86)分, 优于CAE组的(14.12±1.29)分,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部肠造口术在HSCR中应用安全、有效, 且分期腹腔镜手术达到了与一期腹腔镜手术相似的腹壁美容效果。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