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百钧的《清辉》

作者:姚婧
来源:美与时代(上旬), 2018, (08): 69-70.
DOI:10.16129/j.cnki.mysdz.2018.08.034

摘要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马莱首次提出图像学概念后,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概念发展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成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氏所谓象征意义,即作品背后的潜在意义。现代图像学涉及的学科也非常众多,如形式分析、社会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与它们的交叉也是现代图像学的一个特点。在绘画领域,图像学应用广泛,它不仅用于研究西方绘画作品,对于我国绘画作品也同样适应。通过图像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并接近其背后的真相。文章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在研究苏百钧《清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学知识分析阐释《清辉》,以期为绘画作品的研究分析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