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住院期间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β2-agonist, 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 LAMA)调整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β2-agonist, SABA)和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hort-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 SAMA)治疗与继续原吸入治疗相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新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探讨新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207例确诊AECOPD的患者,根据住院后是否调整为SABA/SAMA将患者分为2组,SABA/SAMA组共157例,LABA/LAMA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肺功能、心脏相关合并症、居家治疗用药、入院时氧合指数、吸氧浓度、心率、死亡率、住院日以及在院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再以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组,探讨相关调查指标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对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新发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 SABA/SAMA组和LABA/LAM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肺功能、心脏合并症,居家治疗中控制心律药物、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日和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ABA/SAMA组较LABA/LAMA组有更低的氧合指数(P=0.016)、更高的心率(P=0.017),所需吸氧浓度更高(P=0.023)。发生心律失常组(193例)较无心律失常组(14例)有更多患者有阵发性房颤病史(P=0.006),入院时心率较高(P=0.038),吸氧浓度较高(P=0.020),两组间其他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阵发性房颤史是住院期间出现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80,95%CI:0.054~0.601,P=0.005)。结论 在需要住院的AECOPD患者中,将LABA/LAMA调整为SABA/SAMA可能不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但阵发性房颤史是住院期间出现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以重视。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塔城地区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