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GBS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和非血液灌流组,每组41例;同时选择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血液灌流组进行血液灌流,23 h/次,每间隔2天进行1次,治疗次数可根据病情调整,共进行36次;非血液灌流组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1个治疗周期为5天,长期治疗。治疗1个月时,参照Hughes等级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生活自理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2;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时,血液灌流组治疗有效率为85.4%,非血液灌流组为61.0%,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血液灌流组高于非血液灌流组(P<0.05)。血液灌流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非血液灌流组为29.3%,两组比较P>0.05。血液灌流组及非血液灌流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灌流组治疗1个月时血清IL-17、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及非血液灌流组治疗后降低(P均<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GBS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清IL-17、IL-22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