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作者:孙丽娜; 牛常英; 李建娜; 刘相明; 林维茹; 刘国艳*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07): 618-619.

摘要

患者女, 71岁, 因左侧乳房红斑、斑块3个月就诊。3个月前患者左侧乳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红斑, 其上逐渐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 无痒痛等自觉症状, 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自行外用"皮炎平", 原有丘疹可变平, 但仍有新发丘疹, 并且逐渐融合成斑块。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家族遗传病及肿瘤病史, 无外伤史。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 咽部无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神志清, 心肺无异常。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房近胸部中线侧可见不规则浸润性暗红斑, 边界尚清, 其上可见不规则隆起性红色斑块, 表面凹凸不平, 呈结节状, 质轫, 表面无脱屑、破溃、结痂(图1)。辅助检查:血常规、乳腺彩超、血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除双肾泥沙样结石外, 其余均无异常;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双侧颈胸部、腋窝、腹股沟及腹盆腔散在轻度增大淋巴结;盆腔内部分肠管基于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 请血液科会诊暂排除淋巴结转移, 建议行骨髓穿刺, 但患者家属拒绝。皮损活检:灰白组织1块, 大小为2.6 cm × 1.5 cm × 1.0 cm, 皮肤面积2.6 cm × 1.5 cm。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受累, 表皮及真皮见无浸润带, 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 呈弥漫浸润模式, 肿瘤组织内大量异形淋巴样细胞, 可见多核分裂象, 细胞异形明显(图2), 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 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结果:人B细胞抗原CD2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MUM-1、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相关蛋白a链CD79a均阳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占80%, 原癌基因阳性细胞占20% ~ 30%, Bcl-6、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共同抗原CD10、细胞角蛋白、黑素细胞分化标记物、外套层细胞淋巴瘤标记、神经黏附分子、黑素瘤特异性抗体、粒-单核细胞标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B细胞激活抗原、细胞周期蛋白D1、人抗疱疹病毒抗体均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