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共患Cockayne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葛琳; 范燕彬; 王爽; 李晓清; 黄昱; 熊晖*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 33(20): 1578-1581.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8.20.013

摘要

目的分析并确立1个Cockayne综合征(CS)家系的临床、影像学及遗传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对共患CS的同胞姐弟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应用目标序列捕获和第二代测序技术及Sanger测序对该家系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分析,寻找致病性变异,并对目标基因的6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及单体型分析。结果先证者,女,2岁11个月,因"反复皮疹、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就诊时身高85 cm,体质量10. 5 kg,头围43 cm,身高、体质量增长缓慢。1岁独坐,1岁10个月独走,1岁2个月说简单话,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查体面部蝶形红斑,面颊部皮肤脱屑伴色素沉着,光敏性皮肤损害。宽基底步态,步态不稳,持物手抖。眼科检查示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双耳听通路脑干上段轻度传导延迟。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神经性损害。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异常信号,大枕大池。先证者胞弟,1岁1个月,症状同其姐。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并经Sanger测序验证提示,该家系中2例患儿均存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8(ERCC8)基因c. 843+2T> C和c. 394398del、p. Leu132AsnfsTer6复合杂合变异,变异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和父亲。结论同胞两姐弟具有典型的CS临床表现并携带ERCC8基因复合杂合致病性变异。为证明ERCC8 c. 394398del突变可能是中国人群的始祖突变提供了新的证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