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元年孙中山与逊清皇室曾有过互动交好,然而,基于时局变动的"交好",亦随着时局变动而变化。在各方势力重新分化组合,中国政局日渐激进、革命化的1920年代中期,逊清皇室再次成为革命对象。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溥仪出宫,以完成辛亥革命"未竟之功",此后清室成为革命阵营的"攻伐"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是重要助推力量。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前夕,他即表示赞成此举,认为清室乃"复辟祸根";北上途中,又多次重申这一立场,这给清室造成不小的压力。抵达北京后,清室致函孙中山,请其维持"优待条件",孙认为逊清方面已经屡次"破弃"优待条件,故民国政府难以继续履行。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宣称,清室若再提恢复"优待条件",便是革命对象、敌人;若清室成为中华民国之国民,则受民国法律保护。事实上,民国法律无法保护清室,在内忧外患诸多因素交合之中,溥仪等人走上一条与民国势不两立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