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7月—2020年8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干扰对野生动物活动节律的影响效应,比较分析相对多度指数(RAI)前5位的留鸟和哺乳动物在有、无人类干扰位点区域之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以及不同强度人类干扰区域之间的活动节律差异。结果发现:1)人类干扰对留鸟活动节律的影响较小,RAI最大的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重叠系数△=0.825 7,P=0.041 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分化;而山噪鹛Garrulax davidi(△=0.857 5,P=0.170 0)、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0.878 0,P=0.705 0)、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0.870 3,P=0.361 0)和喜鹊Pica pica(△=0.780 2,P=0.101 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无显著分化;2)人类干扰对昼行性哺乳类活动节律的影响高于夜行性哺乳类,猪獾Arctonyx collaris(△=0.668 6,P=0.448 0)和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0.842 0,P=0.641 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无显著分化;而松鼠Sciurus vulgaris(△=0.775 2,P<0.000 1)、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0.853 5,P=0.024 0)和蒙古兔Lepus tolai(△=0.853 4,P=0.039 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分化;3)野生动物对不同强度人类干扰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部分个体可以忍耐低强度人类干扰,绝大部分个体均回避高强度人类干扰。本研究为相关自然保护地对野生动物综合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基础科学参考依据。
-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