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矿床是大型砂岩型铀矿床。文章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分析及连井剖面对比,研究第二岩性段沉积相特征及其对砂体展布和物性变化的控制,进而阐述西山窑组第二岩性段铀矿化发育的特征和控矿机理。研究认为,十红滩北带地区第二岩性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偶见河口砂坝。沉积微相对研究区铀矿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具有可容空间的砂体连通性较好,河道变化处,沉积物粒度较粗,渗透性较好;水下分流河道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的主要微相,河道变化处或受构造影响的地段易成矿;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砂地比变化,矿化往往与泥质条带、钙质夹层或岩性变化面有关,与泥钙质层具有还原物质有关;砂体的物性变化影响矿体的宽度、厚度及富集程度。

  • 单位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