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世间本无废物废与不废不在物在于人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建于20世纪90年代,已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要求。由于用地紧张,加建环绕原有建筑四周展开,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增加了阅览、藏书面积。开放式藏阅合一的空间更为适应当前阅览要求。庭院经过改造成为退台式的共享中庭,南北两侧为开放式阅览,新老建筑交接处为交通空间。设计部分保留了旧有建筑,并综合考虑周边建筑元素。紧邻人行道路一侧的首层立面采用大面积通透的玻璃窗,减少行人的压迫感。西侧结合突出的报告厅将底层架空,便于学生穿行,使建筑尽量融入校园。二层以上立面以虚实结合的形式演绎了“书架”的概念。图书馆大门外侧的多语种装饰墙由55种语言来表现图书馆三个字,并且通过镂空的效果来呈现出来。平面镂空、混凝土基色、表面暴露石渣,通过镂空和实体相结合的设计,从而体现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