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静脉注射导致皮肤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20年4月使用碘对比剂行CT增强后发生皮肤ADR的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其基本信息、应用碘对比剂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ADR相关信息。统计分析碘对比剂的使用情况、皮肤ADR的主要表现以及临床联合用药情况。以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碘对比剂用量、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肿瘤病史、基础病史、过敏史、饮酒史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生皮肤ADR者共157例,男性79例(50.3%)、女性78例(49.7%);年龄19~86岁,平均(52.68±18.73)岁;BMI(14.6~40.7)kg/m2,平均(22.5±3.7)kg/m2;使用碘普罗胺67例(42.68%)、碘克沙醇34例(21.66%)、碘海醇31例(19.74%)、碘帕醇25例(15.92%);碘对比剂用量50~100 mL,平均(73.06±13.29)mL,4种碘对比剂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碘对比剂中,碘普罗胺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最高(0.197%)。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以急性(89.2%)为主,严重程度以轻度(75.2%)为主,以荨麻疹(38.9%)最常见,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135例、好转13例、未好转9例。发生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患者中,以合并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最高(33.1%);但导致重度皮肤ADR则以合并使用抗肿瘤药物为主。住院时间{11~20 d[OR=1.21,95%CI(1.07,1.20),P=0.042]、21~30d[OR=1.39,95%CI(1.12,1.52),P=0.035]、31~40 d[OR=1.15,95%CI(1.03,1.37),P=0.008]、>40 d[OR=1.33,95%CI(1.28,1.53),P=0.003]}、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OR=1.51,95%CI(1.35,1.61),P=0.037]、注射用药过敏史[OR=1.50,95%CI(1.37,1.59),P=0.005]均可显著增加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结论: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患者的住院时间(≥10 d)、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注射用药过敏史可能是碘对比剂致相关皮肤ADR的主要危险因素。
-
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 乐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