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读鸠摩罗什的图说版本《金刚经》,优美的汉语表达,矗立起另外一座语言的佛塔,后有人推荐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也读了大半部分。鸠摩罗什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但我更欣赏南怀瑾接地气的解读。说上面这一段,没别的意思,事有凑巧。因为《金刚经》的恒河之沙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并且我也一直想写一首《沙》的诗作,至今没着一字。待我看到这首诗的第一句,我就睁大眼睛,且看沈苇如何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