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维血宁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进行维血宁颗粒主要活性成分的筛选,Drugbank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Drugbank获得ITP的相关靶基因,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ITP靶点相映射,获得交集靶点,即维血宁颗粒作用于ITP的预测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在线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中的CytoHubba和MCODE插件筛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利用DAVID 6.8和在线工具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共挖掘到维血宁颗粒中64种化学成分及229个潜在靶点,ITP疾病1 746个相关靶点,得到维血宁颗粒-ITP疾病共同靶点120个。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和木犀草素(luteolin)调节与ITP有关的大多数靶标,分别为147、60和56个靶标。GO生物功能分析显示,主要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凋亡、炎症、衰老、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118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途径(pathways in cancer)、乙型肝炎(Hepatitis B)、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维血宁颗粒治疗ITP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其核心靶点是TP53、AKT1、VEGFA、CASP3、IL6、JUN、TNF、MAPK1、MYC、STAT3等基因,调控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免疫调节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等。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维血宁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为维血宁颗粒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齐鲁工业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