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历史教育事件构造自然实验是识别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沿方法,随之而来的教育多样性问题却没有引起实证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在晚清中国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且新旧教育过渡的背景下,使用教育发展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进而比较不同教育类型对近代经济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儒家官学和外来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的经济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不同教育类型在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上的差异是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然而,三类教育只能提高经济水平而无法提升经济增速。这些发现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和世俗化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也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初期需要着力应对学校教育“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