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癌双源CT灌注扫描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姚田岭; 任克; 柴瑞梅; 王强; 卢涛; 赵丽; 赵香; 韩敏; 徐克
来源:当代医学, 2009, 15(26): 36-39.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09.26.009

摘要

目的运用双源CT灌注成像方法,观察肝外胆管癌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各灌注参数值、彩色灌注图及时间-密度曲线的形态,探讨双源CT灌注扫描对肝外胆管癌诊断及其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为肝外胆管癌的患者32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平扫后对靶平面行灌注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双源CT后处理工作站,利用软件生成彩色灌注图和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TDC的形态及走势,测量各病例病变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通透性(permeability,per)及Patlak血容量(pBV)等灌注参数,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结果32例接受检查的患者中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胆管癌的有27例,其中16例获得了手术病理结果。27例肝外胆管癌按大体部位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胆总管中段癌及胆总管下段癌。胆管癌组织的灌注参数如下:BF(69.7±25.2),BV(115.0±36.8),PS(58.7±22.8)及pBV(56.2±23.6)。胆管癌TDC表现为峰值出现于25秒至35秒以内,然后曲线平缓下降的特点。同时分析16例有病理分型的肝外胆管癌的灌注结果,高分化癌比中低分化癌组织的BV值高(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评估肝外胆管癌的血流灌注,根据癌组织的BF,BV,TTP,PS及pBV值和彩色血流图可推测胆管癌的血供情况,其中BV值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CT灌注检查能为诊断胆管癌提供更多功能学方面的信息。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