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浸水、掺加粉煤灰和表面改性3种预处理措施对钢渣膨胀性的抑制机理和抑制效果,采用浸水膨胀率来表征预处理后钢渣的体积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SEM)研究钢渣预处理后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浸水预处理措施下随着水温的升高,膨胀组分被消解的速率也变快,并在钢渣表面形成水化硅酸钙(C-S-H)保护层。常温下浸水预处理措施消解时间较长,当温度升至60℃时,消解效率能够增长1倍,90℃时消解最快。当在钢渣中逐渐掺入粉煤灰后,其膨胀性逐渐减小,在消解过程中表面也逐渐被火山灰反应的产物包裹,当粉煤灰掺量大于18%时膨胀率降低效果减弱;在水和粉煤灰同时作用的条件下,其膨胀性的抑制效果比单一条件时效果更为优异,掺入12%的粉煤灰,并在60℃条件下浸水15 d,其抑制膨胀性效果最好。表面改性方式处理后的钢渣在表面形成了一层新的界面,增强了钢渣的抗水渗透能力,保证了钢渣的体积安定性,又提高了其力学性能。不同的预处理技术措施对应的处理效果各不相同,但均可以降低钢渣的膨胀性,为钢渣安全应用于道路工程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