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间日疟患者G6PD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分析

作者:刘淑萍; 董莹*; 徐艳春; 刘言; 邓艳; 张苍林; 陈梦妮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02): 146-151.

摘要

目的分析云南省间日疟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编码区突变多态及其与伯氨喹性溶血现象易发的规律。方法收集云南省2018年经"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治疗的间日疟病例血样。以服用伯氨喹期间患者出现"茶色"尿液体征、 G6PD酶活性下降判断为伯氨喹诱发急性溶血。提取血样的人基因组DNA, PCR分别扩增含G6PD基因的12个外显子片段并测序。与G6PD基因非突变型序列比对,用DNAStar11.0、 BioEdit 7.2.5等软件整理、拼接测序序列获得G6PD基因的cDNA序列。用MEGA 5.04、 DnaSP 5.10软件分析cDNA序列的突变多态、选择效应等。计算突变多态与伯氨喹诱发性溶血发生的相关性系数(r)和比值比(OR)。结果共收集间日疟患者血样184份,获得44份血样的G6PD基因完整cDNA链(长度为1 545 bp),其中1条来自溶血病例的基因组。44条c DNA链与非突变型序列比对的突变位点包括c.461 T> A、 c.574 C> T、c.786 C> T、 c.1059 C> T、 c.1311 T> C和c.1376 G> T,频率分别为1.5/10万、 1.5/10万、 1.5/10万、 1.5/10万、45.6/10万和1.5/10万。c.1311和c.1376的双位点突变连锁仅存在于溶血病例的基因组,且c.1376位点突变与伯氨喹性溶血的发生为正相关关系(r=1.000, P> 0.05)。44条cDNA链定义为6种单倍型(Hap1~Hap6),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核酸多样性指数(π)、 Ka/Ks比值分别为0.493、 0.001和0.062; c.1311单点突变的Hap2占比最多,为68.2%(30/44),高频率突变位点c.1311的等位组成亦最复杂,出现非突变半合(9/44, 20.4%)、突变半合(16/44, 36.4%)、非突变纯合(5/44, 11.5%)、突变杂合(10/44, 22.7%)、突变纯合(4/44, 9.1%)等5种合子。c.1311位点突变与伯氨喹性溶血发生的OR值为0.6879 (P> 0.05),未显示关联性。Tjima’s中性检验D值为-1.414 (P> 0.05),且全段的D值均<1,表明研究序列检出的突变不属于定向选择压力下的非中性突变,Ka/Ks比值为0.062,说明研究序列非常保守、错义突变率低于同义突变率。结论云南省间日疟患者中,常见的G6PD基因编码区突变为c.1311位点的T> C碱基替换,但仅c.1376位点的G> T突变与氧化剂突变诱发性溶血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