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芙蓉花叶提取物对大鼠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6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复方芙蓉花叶组,每组15只。在每组大鼠近尾部脊柱旁制造一创面,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创面均接种大肠埃希菌及表面葡萄球菌的混合菌,制作感染模型。待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凡士林纱条;庆大霉素组予以庆大霉素纱条;复方芙蓉花叶组予以复方芙蓉花叶提取物纱条换药。干预后3、7、15 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直径;并采用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利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中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 FGF)水平。结果造模48 h后,各模型大鼠可见白色脓苔、明显红肿、大量渗出和脓液,提示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创面直径均变大(P<0.05);在干预后7、15 d,与空白组、模型组、庆大霉素组比较,复方芙蓉花叶组创面直径明显变小(P<0.05)。HE染色结果示,干预后各时间点,模型组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复方芙蓉花叶组较其他3组炎症细胞减少、肉芽组织增生、肌母细胞增多。ELISA检测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干预后3、7 d的IL-1含量增多(P<0.05);干预后3、7 d,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芙蓉花叶组IL-1含量明显减少(P<0.05);干预后3、7、15 d,与庆大霉素组比较,复方芙蓉花叶组IL-1含量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干预后15 d的aFGF含量降低(P<0.05);干预后3、7、15 d,与模型组、庆大霉素组比较,复方芙蓉花叶组a FGF含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复方芙蓉花叶提取液可能通过控制感染创面组织中IL-1的水平以及上调创面组织中a FGF的表达,从而控制创面炎症反应、使炎症细胞和水肿减轻、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快创面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