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确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阐释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以往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单一生态系统功能(SEF)的实验性或观察性调查,忽略了生态系统能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这一最本质的重要价值。该研究以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在海拔2 194–3 062m范围内以200 m左右为间隔设置了5个海拔高度,选取土壤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密度、植物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10个与养分循环、土壤有机碳蓄积和植物生长有密切联系的指标,综合各指标平均值来表征EMF。结果表明:(1)群落物种组成沿海拔梯度变化较大,海拔2 600 m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和功能分散度指数(FDis)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 600、2 800、2 800m处;Rao二次熵指数(Rao’Q)整体呈现单调递减趋势。(2)各海拔高度上FRic、FDis与EMF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分别解释了EMF 47%和43%的变化;在海拔2 600 m处FEve与土壤养分循环指数、土壤有机碳蓄积指数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海拔3 000 m处Rao’Q与土壤养分循环指数、有机碳蓄积指数和EMF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海拔梯度上植物功能多样性与EMF的关系可知,海拔以功能多样性为媒介作用于EMF,其中功能丰富度对EMF的影响最大,验证了功能多样性与EMF间存在互补效应。综上,随着海拔的变化,功能多样性会做出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SEF和EMF,功能多样性对于维持EMF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