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院校一体、医教融通”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导师制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茹官璞; 李燕燕; 李春正; 刘鹏; 辛建锋; 吴会玲; 王晓红; 李水花
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7): 279-281.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97.210

摘要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它和学分制、班建制一起,统称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是由牛津大学新学院的创办人温切斯特主教(Bishop of Winchester)威廉·威克姆(William ofWykeham)首创的。它的具体含义为:学生从入学起至毕业,学校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科研、生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确保学校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施。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导师制这种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这一制度在牛津大学推行后不久就得到诸多高校的认同,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名校纷纷效仿和借鉴。时至今日,导师制已经成为了国际一流大学通行的教育制度。在我国,导师制长期以来一直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的。近年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开始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2005年以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重庆职业技术学院等进行了高职专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