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异质性自然资源的富集,往往成为当地居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容易引发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绿松石产业开展田野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一个包含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在内的唯物史观分析框架,揭示了异质性资源富集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在初次分配环节,数字技术的引入提升了生产力水平,由此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有效提升了居民收入,但生产方式的代际分层拉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由有形资产和公共流量共同构成的复合型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急剧拉大。在再分配环节,政府在绿松石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发挥差异化职能,促成居民与企业的互利合作。在第三次分配环节,经济地缘网络和共享观念促成了“民—民”互助和“企—企”互助,缩小了由市场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