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梁明; 张奇; 杨桂棠; 孙鸣宇; 金志清; 吕洋; 王钧琦; 韩雅玲; 王祖禄*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18, 46(11): 1289-1292.
DOI:10.16680/j.1671-3826.2018.11.08

摘要

目的分析起源于左室后乳头肌(LPPM)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方法。方法选取自200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起源于LPPM及左后分支(LPF)的VA并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起源于LPPM的VA患者17例设为LPPM组,起源于LPF的VA患者22例设为LP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结果。结果 LPPM组患者中,12例表现为单纯室性早搏(PVC),5例术中合并存在同形态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LPPM组中V1导联存在Q波患者13例(76. 5%),LPF组中12例(54. 5%),两组V1导联存在Q波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PPM组QRS波时程、VA时与窦性心律(SR)时的QRS波宽度比值(VA/SR)均大于LP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纳入患者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消融,LPPM组中13例患者于消融靶点处可标测到高尖的浦肯野纤维电位。LPPM组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为76. 5%(13/17),其中,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84. 6%(11/13)。LPF组患者全部应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100. 0%(22/22)。术后随访,LPPM组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的患者中2例复发,4例应用普通大头导管消融的患者中1例复发。LPF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与LPF起源的VA患者比较,LPPM起源的VA患者的体表QRS波时程宽,VA/SR比率大;V1导联存在q波的比例高。LPPM起源的VA消融靶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盐水灌注导管,结合CARTO,可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