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并与未"复阳"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2―4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泉州市定点治疗医院收治的98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55例, 女43例, 年龄15~83岁, 中位年龄为57.5岁, 均为普通型, 其中20例伴有基础疾病。98例中15例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复查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 并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新冠病毒"复阳"组与未"复阳"组, "复阳"组男10例, 女5例;非"复阳"组男45例, 女38例, 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800, P=0.371);"复阳"组平均年龄为(57±21)岁, 未"复阳"组为(53±17)岁;"复阳"组中8例伴有基础疾病, 未"复阳"组12例。检测2组的血常规、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ESR、B型钠尿肽(BNP)、生化全套、新冠病毒 IgG和IgM抗体等指标, 并进行比较。结果 (1)98例患者出院后2周内有15例(15.3%)患者病毒核酸检测"复阳"。(2)"复阳"患者均在定点隔离场所复查病毒核酸阳性后再次入院治疗, 自觉症状轻微, 其中5例发热, 6例咳嗽, 5例咳痰, 2例稍感气促。症状出现在出院后平均(5.7±2.8) d。(3)"复阳"患者PCT(均<0.05 μg/L)均正常。"复阳"组BNP为(151±171) ng/L, 稍高于"复阳"组的(63±78)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7, P=0.000)。"复阳"组与未"复阳"组白细胞计数[(6.17±2.45)和(6.04±2.41)×109/L]、淋巴细胞计数[(1.59±0.52)和(1.32±0.64)×109/L]、CRP[(12.54±28.20)和(21.74±25.63)mg/L]、ESR[(31.07±28.72)和(34.10±22.16)mm/1 h]、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24.73±9.15)和(30.24±23.20)U/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22.60±12.82)和(36.47±34.12)U/L]、乳酸脱氢酶[(268±208)和(270±164)U/L]、D-二聚体[(0.60±0.50)和(0.84±0.98)μg/L]、铁蛋白[(294±195)和(395±319)μg/L]、IL-6[(9.17±6.42)和(14.28±17.74)ng/L]、尿素氮[(5.77±2.66)和(4.74±2.81)U/L]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复阳"组再次入院时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渗出性或实变病灶, 少数出现纤维化。(5)"复阳"患者在定点医院密切观察期间均未发现引起二代病例。结论 "复阳"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活动性病灶, 不排除仍存在病毒复制的可能性, 但患者临床表现较轻, 可能仍处于病情恢复期, 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