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熊振芳; 熊秋迎; 万红萍; 时军*; 艾军华; 项灯; 徐赟
来源:广东医学, 2018, 39(24): 3652-3656.
DOI:10.13820/j.cnki.gdyx.2018.24.001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特征、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50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PD-L1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拥有完整资料的25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PD-L1阳性表达率为44%(110/250),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肝转移病例中,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52. 2%vs 39. 2%)和无肝转移病例(55. 0%vs 41.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PD-L1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PD-L1是预后的不利因素,此外还发现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相关;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发现PD-L1与不良预后相关,此外还发现淋巴结转移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关,是延长生存期的不利因素。结论 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D-L1阳性病例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PD-L1的表达差异与总体生存期相关,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PD-L1阴性者,PD-L1可作为独立的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