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名词铺排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表面上是句法问题,实质上则是修辞问题。汉语中的名词铺排现象最早见于《诗经》,是先秦诗人非自觉的一种修辞创造。但因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汉代诗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摹仿与追捧。后来赋家、词人、小说家乃至散文家都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名词铺排文本的建构。词的创作始于唐代,唐词、五代词、两宋词中不仅有大量名词铺排文本的建构,而且结构形式不断创新。明、清时代虽非词的创作上升期,但其创作仍然非常活跃,在名词铺排结构模式的创造方面也颇具建树,有不少新的结构模式创出。其中,以鼎足对形式呈现的名词铺排文本出现频率相当高。这一方面是受元代以来文学创作中崇尚多元混同的审美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时代潮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