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PM2.5作为目前国内大气污染物的代表物质,其颗粒直径小,易于透过皮肤或黏膜组织进入体内,造成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皮肤作为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也是接触PM2.5等污染物的第一道屏障。暴露于一定剂量的污染物会使皮肤出现敏感、老化等现象。PM2.5对于皮肤和体内器官的损伤途径不同,为研究PM2.5暴露下皮肤的损伤机理及药物的修复机制,需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PM2.5对皮肤的损伤途径,并列举PM2.5暴露下皮肤损伤的评价方法及其原理、适用性。评价方法包括体内法和体外法。体内法包括小鼠模型评价、人体暴露评价(使用烟雾模拟器);体外法包括PM2.5溶液染毒、动态气体染毒、细胞共培养染毒模型、气液界面细胞暴露培养这四种基于细胞生物学、毒理学的实验方法,并对上述研究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以期为PM2.5暴露下皮肤的损伤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