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塑料在小鼠消化器官吸收分布及与脂肪亲和性

作者:谢琼; 于慧慧; 周长赫; 邓渊; 吕鉴达; 张倩; 张敏敏; 房靖; 杨佐森; 闫灵均; 潘国伟; 孙炜*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03): 446-450.

摘要

目的阐明微塑料(MPS)和纳米塑料(NPS)经口暴露后在消化器官的吸收分布特征,探索其在体内与脂肪组织的亲和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灌胃染毒方式,将小鼠暴露于100 nm、3μm、10μm粒径的聚苯乙烯(PS)荧光微球。利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IVIS),于染毒后0.5、1、2和4 h时间点,测量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荧光强度,并进行组织学验证。结果 100 nm PS荧光微球染毒后,小鼠胃、小肠组织的荧光强度于染毒后0.5 h最高,而大肠和粪便的荧光强度则于染毒后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粪便中含量达对照组的12.79倍(P <0.05)。3μm PS染毒组小鼠胃和小肠组织中荧光微球含量于染毒后0.5 h升高(P <0.05);10μm PS染毒组小鼠胃组织中荧光微球含量于染毒后0.5 h显著升高。3、10μm PS染毒组小鼠大肠和粪便的荧光强度均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而增高(P <0.05)。仅100 nm PS组小鼠可见肝脏(4 h)和皮下组织(2 h)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 <0.05)。结论小鼠一次性经口暴露微/纳米塑料后,纳米塑料可经消化道吸收,并进入肝脏;进入体内的纳米塑料迅速蓄积于脂肪组织中。而微米塑料于染毒后4 h内仅观察到消化道中的时间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