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等长性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皓; 黄刚; 陆伟; 邹霞; 朱伟民; 欧阳侃; 柳海峰; 许鉴
来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15): 5-199.
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18.15.002

摘要

目的:解剖研究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等长性。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共解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膝关节标本25具。分别在传统意义股骨过顶位等长点(A点)、前交叉韧带股骨足迹中心点(B点)、前交叉韧带前内束(AMB)股骨中心点(C点)以及前交叉韧带后外束(PLB)股骨中心点(D点)测试等长。每个测试点分别钻制直径2.4 mm骨道,用爱惜帮#2号缝线穿入,并于股骨外侧穿出,分别标记。胫骨侧于前交叉韧带(ACL)足迹中心钻制3 mm骨道,并将股骨侧的所有缝线穿入,并将股骨侧钳夹固定。测试各个点在膝关节屈曲0135°分别用游标卡尺在胫骨外侧测量各个测试缝线移动的最大距离。如果移动距离≤2 mm者,为绝对等长;距离改变绝对值差值在23 mm者,为相对等长;距离改变绝对值差值>3 mm者,为不等长。记录每个标本的四个测试点的位移。结果:(1)膝关节在屈伸活动中,23个膝关节标本能找到1个绝对等长点。(2)在0135°屈曲活动中,A点:绝对等长者17例,相对等长者6例,不等长2例;B点:绝对等长者6例,相对等长者7例,不等长12例;C点:绝对等长者14例,相对等长者5例,不等长6例;D点:绝对等长者1例,相对等长6例,不等长18例。A点与C点比较:绝对+相对等长以及绝对等长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点与B点:绝对等长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点与B点以及A与D点绝对等长以及不等长数量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足迹中心点、AMB、PLB中心点,以及过顶位均有不同比例的标本存在等长性,因此等长点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过顶位等长性最佳;AMB中心点与过顶点的等长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临床解剖AMB单束重建ACL具备可行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