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在复发性流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在本院生殖医学门诊就诊的生育检测指标完整的不孕症夫妇521对,其中男性年龄23~56岁。排除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因素,包括女性的年龄、体质指数、代谢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子宫及附件异常、剖宫产史、宫内肌瘤/宫颈锥切等手术史、男女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史。根据流产情况分为复发性流产组(自然流产≥2次)、自然流产1次组和未流产组,应用GraphPad6.0统计软件进行Tukey多重比较各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和比值比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42例)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33.31±13.83)%]显著高于未流产组[(26.85±15.38)%]和流产1次组[(28.20±12.50)%,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敏感性为45.24%、特异性为73.64%。阳性预测值(15.70%)、阴性预测值(92.53%)、Youden指数(18.88%)及比值比(2.31)均高于高DNA可染色性(HDS)的阳性预测值(10.64%)、阴性预测值(90.31%)、Youden指数(1.05%)及比值比(1.11)。结论 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配偶中,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显著升高,且其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男性因素,其对临床中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
-
单位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