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 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 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 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 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 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 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治疗前CRP >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 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 0.034)和均方误差(MSE, 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 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 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 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 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 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 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