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郭文; 姜泊; 刘思德; 张亚历; 智发朝;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05): 662-665.
DOI:10.3321/j.issn:1003-3289.2004.05.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超声内镜检查 ,分析肠壁、肠旁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及与病变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病变区域管壁增厚 ,平均管壁总厚度为 ( 6.62±0 .5 8)mm。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 :M 77.4% ( 2 4/ 3 1)、SM 93 .5 % ( 2 9/ 3 1)、MP 64 .5 % ( 2 0 / 3 1)、S 71.0 % ( 2 2 / 3 1) ,其中81.8%MP层增厚见于Baron’Ⅳ级 ,明显高于Ⅱ级 ( 0 % )及Ⅲ级 ( 3 3 .3 % )组 (P <0 .0 5 )。②管壁层次结构大多清晰可辨。77.4%出现M层异常变化 ,其中 2 2 .6%显示 3层、5 4.8%为 4层管壁声像图 ,前者均见于Baron’Ⅳ级 ,后者 72 .7%分布于Ⅳ级组 ,明显高于Ⅱ、Ⅲ级组 (P <0 .0 5 )。③ 6.5 %黏膜下层内可见直径大于 2mm的脉管样低回声结构 ,5 4.8%发现息肉。④于 5 8.1%肠壁旁发现炎性肿大的淋巴结 ,其分布与Baron’分级无关 ;未见脓肿或窦道等病灶。结论 EUS能够显示炎症侵袭肠壁的深度 ,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有助于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单位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