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某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接触调查

作者:冀志红; 陈勇; 王浩
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0, 46(05): 372-378.
DOI:10.13692/j.cnki.gywsyzyb.2020.05.006

摘要

目的调查某医院2016—2019年护理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接触情况,旨在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12例血源性职业接触护士的一般资料、血源性职业接触特征及职业接触防护知识、行为,总结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及防护行为得分。结果 212例血源性职业接触护士中,科室分布占比由高到低为外科(46.7%)、内科(22.1%)手术科室(18.4%)、妇产科(7.1%)、医技科室(5.7%)、血透室(5.7%);职业接触环节以注射穿刺(38.7%)、拔针(14.6%)、器械传递(14.6%)、器械整理(10.4%)、器械清理(10.4%)多见;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58.0%)居多,其次为丙型肝炎(27.8%)、HIV病毒(5.7%);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94.3%),其中以手指占比最高,占75.9%。干预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血源性职业接触风险,以外科、针刺伤、手部暴露风险较高。建立健全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接触风险管理体系,规范关键操作规程对预防职业接触并降低暴露危害有重要价值。

  • 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