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运城市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贡献,于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利用四通道小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在运城市对大气PM2.5样品进行了连续采集.主要对水溶性离子、元素碳、有机碳和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颗粒物化学质量重构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深入探讨.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质量浓度范围为29.37~370.11μg·m-3,期间有101 d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超标率为70.63%,说明秋冬季运城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将采集样品分类为清洁,轻-中度污染和重度-严重污染,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和金属元素分别占总PM2.5浓度的40%、19%、5%、7%(清洁天),46%、18%、4%、5%(轻-中度污染)和46%、21%、4%、4%(重度-严重污染).二次离子NO3-、SO42-和NH4+是水溶性离子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81%(清洁天)、87%(轻-中度污染)和87%(重度-严重污染).采样期间OC/EC的值分别为3.78(清洁天)、4.02(轻度-中度污染)和5.37(重度-严重污染).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污染情况也越发严重.此外,随着大气污染程度的加深,Fe和Cr元素浓度逐渐下降,而其余金属元素的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化学质量重构结果表明在运城市的PM2.5中,二次无机盐、海盐、重金属、矿物尘、建筑尘、有机物和元素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1%、1%、5%、1%、32%和5%,且随着污染的加剧,二次无机盐的占比有所升高,矿物尘的占比降低.PMF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相关源、燃煤源、交通源与生物质燃烧及二次有机物是运城市灰霾暴发的主要原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