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假丝酵母分布及其耐药性

作者:吴思颖; 刘竞颖; 陈知行; 戴仲秋; 刘雅; 张为利; 廖全凤; 康梅*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 31(01): 33-37.

摘要

目的回顾性探讨临床常见假丝酵母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190株,使用显色琼脂平板和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比色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真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中,白假丝酵母最多(110株,57.89%),其次分别是热带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分别为(27株,14.21%)和(24株,12.63%);科室分布以外科(48株,25.26%)和ICU(39株,20.53%)为主,主要分离自血液(59株,31.05%)、引流液(29株,15.26%)和腹水(25株,13.16%);体外药敏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9.9%和7.0%,暂未发现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的近平滑假丝酵母。对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假丝酵母有5株(5/18,27.8%),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的热带假丝酵母分别有5株(5/20,25.0%)和4株(4/20,20.0%)。未发现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的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仍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好发于外科病区和ICU;不同假丝酵母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棘白菌素类药物对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 单位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