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非相邻腰椎间盘脊柱骨折的流行病学的趋势及损伤特点。方法:收集确诊为高龄骨质疏松性非相邻腰椎间盘脊柱骨折7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骨折的流行病学趋势及损伤特点,以及外科手术的选择。结果:纳入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70~75岁及75~80岁年龄组,女性例数明显多于男性(P<0.05)。非相邻腰椎间盘脊柱骨折的损伤因素中,自身体能原因和晕厥所致跌倒男性多于女性(P<0.05),路滑不慎摔伤女性多于男性(P<0.05)。T11到L2节段的损伤占65.0%以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62例,79.5%),其他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3例,3.8%),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4例,5.1%),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术(5例,6.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4例,5.1%)。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级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后A级1例,B级12例,C级16例,D级21例,E级12例。结论:年龄和性别是高龄骨质疏松性非相邻腰椎间盘脊柱骨折的损伤因素,需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