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教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明末清初,其表现形态尤其复杂。一方面,诗教的含义及其相关论断发生严重偏离与失坠,具体表现为对温柔敦厚的重新解释、诗歌正变论题内"变风变雅"的强调以及"穷而后工"命题的认可,陈子龙的诗教观念变化即是明证。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力图重振诗教正统,形成诗教论争场域内此消彼长的两极。前者声势渐盛一度占据诗学理论中心,不过康熙十七年后,诗教最终回归正统,完成诗学指导原则上的理论重建,为康乾盛世和平雅正诗风的出现奠定理论基础。将诗教偏离倾向概括为诗教复兴,既混淆了诗教经典理论,又以偏概全,一段丰富而不断变化的诗学史被描述为孤立而静止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