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和有效剂量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时如何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和剂量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111例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骨折组(n=17)和未骨折组(n=94)。回顾两组患者以下变量: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绝经年龄、骨水泥分布指数、骨密度T值、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位置、手术节段、既往病史、不良反应及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骨成形术后椎体再发生骨折与椎间盘骨水泥渗漏(P=0.000)、骨水泥剂量(P=0.049)和骨水泥分布位置(P=0.017)等因素相关;(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渗漏(P=0.000)、骨水泥剂量(P=0.031)和骨水泥分布位置(P=0.015)为经皮椎骨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骨水泥分布Ⅰ型、Ⅱ型和Ⅲ型相比,骨水泥分布Ⅳ型和Ⅴ型的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OR=36.340,P=0.016;OR=27.755,P=0.017);(3)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生骨折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骨水泥分布和骨水泥漏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当骨水泥分布Ⅳ型和Ⅴ型时,容易发生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外科医生术前应充分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骨折的风险。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