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烟雾血管分级对成人烟雾病(MMD)患者术前脑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成人MMD患者43例(MMD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时间相匹配的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简易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试、前瞻性记忆(PM)测试(中文版剑桥PM测试量表)、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Stroop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连线测试A(TMT-A)测试,评定2组受试者脑认知功能。所测项目超过3项异常时即诊断为脑认知功能减退。同时对MMD患者进行DSA检查,根据左侧大脑半球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分为无(n=11)、稀疏(n=20)、浓集(n=12)3组,比较3组患者脑认知功能。结果:14例患者(32.6%)出现脑认知功能减退。有脑认知功能减退的MMD组患者与无脑认知功能减退的MMD组患者比较,左侧大脑半球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烟雾血管产生后(剔除无烟雾血管的MMD患者),脑认知功能减退与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存在相关性(r=-0.522,P=0.002)。左侧大脑半球烟雾血管不同浓集程度的MMD组患者基于时间的PM(EBPM)、PM总分,执行功能的Stroop字义干扰时间、WCST的完成分类数(CC)和TM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烟雾血管稀疏组MMD患者得分最低,而无烟雾血管、烟雾血管浓集组MMD患者得分相对较高。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烟雾血管与烟雾血管稀疏组MMD患者EBPM、PM总分、WCST的CC、TM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烟雾血管稀疏组与烟雾血管浓密组MMD患者EBPM、PM总分、Stroop字义干扰时间、TM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MMD患者左侧大脑半球烟雾血管可一定程度预测术前脑认知功能减退,且烟雾血管产生后越浓集,认知功能减退越不容易发生。烟雾血管稀疏组MMD患者的脑认知功能最差,明显低于无烟雾血管和烟雾血管浓密组患者,尤其是PM和执行功能维度。因此,烟雾血管形成潜能可能是成人MMD患者脑认知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
-
单位北京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