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7-2016年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率与病死率的情况,探讨此类患儿的死亡原因,为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案室记录、出入院登记本查对并记录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基本信息,按时间分为前5年(2007-2011年)和后5年(2012-2016年)两组,统计其出生率、病死率、死亡原因。结果: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分娩73 716例新生儿,其中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921例。前5年的平均出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 50%(1. 04%~1. 72%)、31. 10%(27. 10%~47. 50%),后5年的平均出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 12%(1. 02%~1. 33%)、23. 68%(20. 00%~26. 41%),后5年与前5年比较出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28周组、28~32周组、> 32周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总体死亡构成比分别为47. 89%、22. 09%、12. 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死亡前4位主要病因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出血。但市区和周边区县患儿死亡原因的具体构成比不同:市区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肺出血死亡构成比分别为52. 63%、23. 68%、6. 58%、5. 26%;周边区县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肺出血死亡构成比分别为60. 82%、28. 07%、9. 36%、7. 02%,虽然周边区县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及肺出血的死亡构成比均高于市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我院2007-2016年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临床应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及肺表面活性剂产房内的及时应用,加强对周边区县地区孕期保健工作的宣教,提高孕期产前的依从性。

  • 单位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