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3种外增压技术用于指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对80例(80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并将其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20例)对皮瓣行动、静脉联合增压;B组(20例)行动脉外增压;C组(20例)行静脉外增压;D组(20例)不予以增压(无增压组)。术后1周,观察各组指背筋膜蒂皮瓣的并发症情况,以及6~8个月远期指体修复后的外形、功能、皮瓣感觉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8个月,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感染、肿胀的发生率4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青紫、水疱的发生率:A组为5%(1例)、无;B组为无、5%(1例);C组为25%(5例)、65%(13例);D组为30%(6例)、60%(12例)。其中A、B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C组又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关节总活动度、静态两点辨别觉、寒冷耐受情况的评分以及供区愈后的优良率:A组分别为(51.21±9.02)%、(190.58±11.21)°、(9.21±2.80)mm、(60.22±7.98)分、95%;B组分别为(50.33±5.78)%、(185.22±13.05)°、(11.52±4.25)mm、(63.52±6.22)分、90%;C组分别为(48.32±3.58)%、(184.57±12.66)°、(13.92±2.98)mm、(67.12±3.53)分、75%;D组分别为(43.32±2.18)%、(164.52±10.10)°、(16.92±4.28)mm、(70.32±5.43)分、78%。上述的各个数值A、B、C组均优于D组(P<0.05);其中在患者满意度、关节总活动度及供区愈后优良率方面,A、B、C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态两点辨别觉、寒冷耐受情况方面,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而B组又优于C组(P<0.05)。结论 3种外增压技术用于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均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而动、静脉联合外增压较动脉外增压和静脉外增压的治疗方式获得了更好的皮瓣感觉及手指外形,是3种外增压技术的首选方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