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扶贫视野下,国家与贫困地区及贫困群众如何实现精准互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扶贫工作的成效。生存性文化是某些族群长期在特定地域环境或政治形势影响下,为了生存而选择的文化方式,有主动型生存性文化和被动型生存性文化之分。其中,被动型生存性文化已经成为导致贫困地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文化素质和增收技能增长缓慢、地区资源无法与精准扶贫形成合力的关键因素。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探讨精准扶贫与生存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生存性文化的制约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