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作者:冯惟萍; 张支凤*; 吴康乐; 滕玥; 杨树龙; 戴田
来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2, 28(02): 199-202.
DOI:10.13419/j.cnki.aids.2022.02.15

摘要

目的 通过干预影响残余风险的因素,分析兰州地区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的变化,评价关键因素调控作用的有效性,获取行之有效的HIV残余风险规避策略。方法 统计2013-2018年(干预前)和2019-2020年(干预后)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检测数据及确证结果,应用患病率-窗口期模型(prevalence-WP模型)和《献血者残余风险调查表》,对输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评价HIV残余风险规避策略的有效性。结果 2013-2020年,重复献血者比例从15.49%增加到17.66%,HIV确证阳性率由0.033%降为0.018%,总的残余风险由6.54×10-6降为4.14×10-6,初次献血者残余风险由6.96×10-6降为4.30×10-6;重复献血者残余风险由4.26×10-6降为3.36×10-6,说明关键影响因素调控有效。结论 通过使用基于prevalence-WP模型关键影响因素设计的《献血者残余风险调查表》,增强了献血前征询的有效性,明显降低了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率,有效降低了兰州地区输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

  • 单位
    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